探索企业社会责任让公益释放更多正能量
[导读] 最近几年,国内对公益的关注,尤其是对企业公益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最近几年,国内对公益的关注,尤其是对企业公益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社会责任”一词不间断的出现在公众面前,一方面表明更多的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饮水思源、回馈社会;另一方面又在提醒着企业们,承担企业公民社会责任不是作秀、不是跟风式的意气用事,做公益更要讲究可持续的战略眼光以及真正惠及社会的结果。
企业公益已经不是简单的企业行为,正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影响着整个社会对公益的理解和参与热情。企业不仅仅要做公益,更要让公益散发更多正能量,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2007年7月,美国一位小伙子在给一名肾衰竭患者捐献自己符合条件的肾脏时,他提出了一个特别的条件,即“接受我捐赠的病人,他的家人和朋友中的一个必须也要同样捐赠自己的一个肾脏给其他人”,患者的家属同意了。于是,爱心开始往下接力,只要规则不被打破,这项肾脏的捐赠活动就能无限地传递下去。这就是一种可持续的公益模式。
企业公益也是同样的道理,对公益的投入不是一次性,理想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公益体系,让公益的力量不断被放大、扩散。
河北省丰宁地区,曾经因特殊的地貌和气候以及人为等因素使得沙化严重,一度成为北京沙尘暴天气的重要源头。随着丰田、通用等企业先后在该地区实施植树治沙项目,现如今,昔日黄沙漫漫的村庄重现绿色,为首都圈生态环境构建了一道绿色屏障。仅丰田一家企业,其植树项目13年就已种下近500万棵树木。与此同时,通过对当地地理环境以及生产方式的不断探索与实践,确保树木存活率的同时,项目还制订了圈养奶牛、种果树、载药草等经济创收方案,帮助村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从而能进一步确保了植树成果的持久性,避免了村民们因一时的经济原因而毁掉了环保效果。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生计问题,才能将环保公益持久的发展下去。
企业公益已经从最初的“输血”功能,向“造血”转变,通过改变受助群体文化知识贫乏、观念意识落后以及思维方式单一的不利条件,赋予他们更多持久自立、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对于其他公益组织需要募集资金,企业从事公益活动时在资金和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公益不再是拿出一张支票、捐出一车物资那么简单。开出去的支票要想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对其中环节负责任的、发自内心的深入参与。
日本企业对于社会贡献的理念和实践历史很悠久。早在江户时代,近江商人在大阪、江户之间行商,就提出了“三方满意”的理念,要做好买卖必须保证“卖方满意”、“买方满意”和“世间满意”,其中,“世间满意”就是朴素的社会贡献理念。因此,日企在社会贡献活动中的投入和参与力度往往不亚于生产经营,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前面提到的植树公益项目,企业不但提供资金支持,还成立了专门的绿化事业部,定期安排技术专家前往调研和指导,这些都是项目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美国通用电气同样认识到这一点:在每一次捐赠X光或超声波设备之前,通用电气都需要知晓这些设备最终会由谁来操作、维修和管理——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捐赠的设备是否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而问题的解答也要求企业必须参与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之中。
俗话说的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企业事必躬亲的态度无形之中使得这种社会责任感得以传承,为社会播撒下公益的种子。
如今,企业公益不再单纯是一种被人津津乐道的善举,正成为一种传递价值观的社会活动。任何一家企业要做一个百年老店,要做一个真正扎根当地的企业,那么就必须将自己视为所在社会的肌理,必须成为这个社会的正能量催化剂,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企业与整个社会共存共赢的道理。
(责编:fumingfeng)